使君子(學名:Quisqualis indica),英文名稱:Rangoon Creeper), 別稱留球子、留求子、史君子、史君根、吏君子、水君子、水 君葉、四君子、四蜀使君子、病疳子、舀求子、君子仁、索子果、郭 砸滿、杜蒺藜子、郎姆活、山羊屎、仰光藤等, 為使君子科使君子屬植物。 本種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蟲藥,於治療小兒病患上至少已有1600多年歷史.
分佈於中國、台灣、印度、緬甸至菲律賓等地。中國國內分佈於福建、廣東、香港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省份。 多生長於海拔1000-2500米的山坡、路旁、平地等向陽的灌木叢中
使君子是一種攀緣狀藤本植物,幼時呈灌木狀。 幼嫩部份披棕黃色短柔毛。葉橢圓形、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,對生或近對生,薄紙質,先端漸尖或有時尾尖,基部近圓形,表面近無毛, 背面披棕黃色柔毛,全緣或稍呈淺波狀,側脈每邊7-8條,長約5-13公分,寬約2.5-6公分;葉柄披毛,無關節,幼時密披棕黃色柔毛,長約1公分, 落葉後宿存的葉柄基部逐漸硬化成剌狀體。 花為近傘房狀的穗狀花序,頂生,有花10餘朵,兩性;苞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,披毛,早 落,長約5-8公釐;花萼綠色,萼裂片三角形,頂端有5枚小齒,披毛;萼管細長,披疏黃色短柔毛,長約5-9公分;花瓣5 片,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頂端鈍圓,初開時為白色後轉變為紅色,長約1.2-2.4公分,寬約2-10公釐;雄蕊10 枚,花絲呈2輪高低排列,上輪著生於柱頭上方,伸出冠外,下輪生於柱頭下方,不伸出冠外;子房下 位,呈紡錘形,披毛,5棱,1室,胚珠3顆;花柱柔弱,基部與萼管貼合,上部分離,略伸出冠外;柱頭微擴大,兩側稍扁平。果為核果, 青黑或褐色,卵形至紡錘形,頂端狹尖,基部鈍圓,有明顯的圓形果梗痕,具5條縱棱,偶有4-9棱,無毛,革質,成熟後頂部開裂,開裂為3-5瓣,長約 2.5-4公分,寬約1.2-3.3公分。種子1 顆,圓柱狀紡錘形,白色,有多數縱皺紋,長約2.5公分,寬約10公釐。
~~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4%BD%BF%E5%90%9B%E5%AD%90 ~~